源程序生成exe文件涉及到一个过程,称为编译及链接,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1. 预处理:
在这一个阶段,预处理器(preprocessor)处理源代码文件中以“#”开头的特殊语句。预处理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:
a. 移除注释(将代码中的注释部分替换为空格)
b. 宏展开(将通过#define定义的宏进行替换)
c. 包含文件替换(将通过#include指引的头文件内容复制到源文件中对应位置)
d. 条件编译(根据源代码中的条件编译语句,例如#ifdef、#ifndef、#endif等,留下满足条件的部分代码内容)
2. 编译:
在预处理完成之后,编译器(如GCC,Visual C++等)开始将处理后的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(汇编代码或者二进制代码)。编译器在编译的过程中,还会进行代码优化、语法检查等操作。
3. 汇编:
编译后生成的汇编代码或者二进制代码接下来需要被汇编器(assembler)转换为机器代码(目标文件),这个过程叫汇编。通常情况下,汇编产生的结果由一系列机器指令、数据块、符号表等组成。
4. 链接:
经过上述步骤,源程序已经生成了机器代码(目标文件)。但是通常这时候的目标文件还不能直接运行,因为很多时候程序需要引用系统库或外部库中的函数。链接器(linker)的任务是将一个或多个机器代码文件以及所需的库文件进行链接,解析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引用,并生成可执行文件(exe文件)。链接分为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两种方式。静态链接将所有的引用都解析到最终的exe文件中;而动态链接,库文件会在程序运行时通过动态加载的方式载入,实现代码共享。
至此,源程序已经顺利地生成了exe可执行文件。用户可以双击exe文件运行程序。